
杏花村白酒,是中国传统名酒之瑰宝,其独特的清香型风格尽显中国白酒的韵味。跨越千年的酿酒行业,诉说着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历史。
坐落在山西省汾阳市的汾酒博物馆,是中国酒文化史上建馆最早、馆藏最丰富的专题博物馆之一,见证了杏花村酿酒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酿造工艺。有史书记载的杏花村酿酒历史大约1500多年,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。
杏花村的汾河谣酒以其精湛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而著称。采用晋中平原的“一把抓高粱”为原料,以大麦、豌豆制成的酒曲,采用“清蒸二次清”的传统酿造工艺,所酿出来的酒,如玉液般莹澈透明,清香馥郁,入口香绵、甜润、醇厚、爽洌。
杏花村酿酒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,当时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,被载入《二十四史》,一举成名。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一首《清明》吟出千古绝唱: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”,让杏花村之名妇孺皆知。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,汾酒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,让杏花村扬名世界。
随着晋商的崛起,汾酒迅速在中华大地开枝散叶。在陕西,发酵容器由陶缸变为泥窖,发展出陕西凤香型白酒;明弘治年间盐法改革,一部分山西的大盐商迁至扬州,另一部分山西商人迁到四川,由此清香型白酒的演进又分出两条线路;由于发酵方式和当地微生物菌群的不同,演化出江淮派、川派浓香型白酒。
清咸丰年间,在贵州茅台镇做生意的山陕商人,请来山西酒师模仿汾酒的生产方式,在当地酿酒,又接受了南方小曲酒的做法,同时适应当地环境气候及高粱生长规律的基础上,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艺操作,酿出了酱香型白酒。
正是凭借着悠久的历史、精湛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口感,山西杏花村酿造的白酒成为中国白酒中的佼佼者。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,使其成为中国传统名酒中的璀璨明珠。
